“窗帘4不挂, 挂了快换掉”, 真不是迷信, 而是换3次总结的经验, 很多家庭挂错了
上周在医院,遇到邻居张姐五岁的儿子小宇,脸憋得通红,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,都快喘不过气了。
医生拿着报告单直叹气,说孩子突然出现的严重过敏,起因竟然是家里新换的窗帘!检测结果表明,甲醛含量超标很多。
这件事给我提了个醒。
窗帘每家都要用,挂上去就会用很多年,可要是在购买,安装的时候没太注意,没准就会惹出许多麻烦,的确会影响家人的健康与安全。
我家就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回,都是花钱买来的教训,看看你们家有没有踩到这些坑。
一、便宜的窗帘最好别买
去年图便宜在市场买了一幅布帘,颜色漂亮,价格又低,才几十块钱。
当时卖家一个劲儿地夸这布帘结实还不掉色。
可挂上去当晚,儿子脖子后面就起了大片的红疹子,痒得直挠,都把皮挠破了。
带儿子去医院,医生一问就说:“新换窗帘了吧?味道是不是挺大?”
仔细一闻,果真有一股子刺鼻的味儿,跟那种劣质的塑料味儿差不多。
医生说这是低劣染料和助剂里的甲醛在搞鬼,对皮肤和呼吸道刺激很大。
新窗帘味道重的,可千万别急着往屋里挂!
务必要彻底通风晾晒,味道实在大的,换了更安全。
后来才晓得,这种便宜货为了节省成本,所用材料的安全性根本没保障。
现在客厅换了透气的纱帘,闻不到怪味儿了,心里也踏实多了。
二、烧起来一点不含糊
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请电工师傅来修插座。
电钻打孔时蹦出点小火星,谁能想到直接就把旁边的窗帘烧起来了!火苗“噌”地一下就蹿起来了,黑烟滚滚,吓得人魂飞魄散。
幸好反应快,拿起手边的灭火器才赶紧灭了火,不然沙发也要跟着遭殃。真是吓出一身冷汗。
后来专门问了,化纤料(像涤纶、腈纶这些)特别容易起火,烧起来还滴油!
想买安全点的布料?棉麻混纺的会好很多,就算着火也烧得慢点、不容易滴落。
最保险的办法,买之前让店家剪点布头,拿打火机小心燎一下边缘试试(注意安全!别玩大)。
如果烧起来嗤嗤响、冒黑烟还很凶的,最好别选。
烧得慢、没黑烟的,棉麻含量会多一些。
三、密封太好成了“闷罐”
前阵子给女儿房间买了号称“特级遮光”的厚窗帘,就想让她睡个好觉。
结果用段时间,女儿说写作业犯困,我爸也总觉得头昏昏沉沉,去医院一量,血压还偏高了。
医生一问日常习惯,直接点出:“你家是不是经常不开窗?”
这才反应过来!窗帘太厚、窗户一关,加上经常开空调,空气根本不流通。
用检测仪一测,屋里的PM2.5值都78了(安全值建议35以下),甲醛浓度也超标了!
这种密不透风的环境,对健康特别不好。
现在换成了一种蜂窝结构的遮光帘,遮光效果够用,关键中间有通风设计,热气能散出来。
空气流通了,检测数值也降回安全范围,这才放心。
四、窗帘杆松脱,真不是小事
还有一点绝对不能忽略:窗帘杆得装牢!
以前女儿房间的罗马杆,我就发现固定螺丝有点松,但没及时弄紧。
结果有晚半夜,“哐当”一声巨响,整个杆子带着窗帘直接砸在书桌上,位置离她脑袋睡觉的地方就差十几公分!真是后怕。
从那以后,家里所有窗帘杆都让师傅重新检查加固了。
师傅说特别提醒:如果墙面是空心的那种砖墙(很多楼房都是),普通小螺丝根本吃不住力,必须得用专用的加长膨胀螺丝。
而且安装间隔不能太宽,半米一个固定点才够稳当。
装好后,我还特意挂了好几桶矿泉水在上面测试,稳稳当当才算过关。
五、几句实在话
也许有人觉得,新窗帘味道大点没事,晾两个月就散了?
我们家第一副便宜帘子,在阳台足足晾了俩月,拿仪器一测,甲醛还是超标!
专家说了,甲醛释放时间特别长,根本不是晾几天几星期能解决的。
现在买窗帘,我们就认三条:
鼻子闻味儿是第一步: 打开包装刺鼻、辣眼睛、让人很不舒服的味道,再便宜好看,立刻退掉,别犹豫。
布料安全得看重: 化纤料光鲜亮丽?但对火太不“友好”。棉麻混纺的,相对来说让人更安心。
安装牢固是底线: 自己家墙是什么材质要知道,安装师傅用的螺丝、怎么装的,一定得确认到位。特别是空心的墙体,必须用加长膨胀螺丝,固定的距离别太大。安装完自己检查一下,晃晃看稳不稳。
家里人的安全健康,真的一点都马虎不得。
趁着周末,赶紧看看你家窗帘,闻闻有没有怪味儿?摸摸杆子松不松?
该检查的检查,该换的就换吧!安心,比什么都重要。
上一篇:仅播6集, 就全国收视第一, 终于有值得熬夜狂追的刑侦悬疑剧了
下一篇:没有了